2023年是(shi)“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2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3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的(de)大擴容之年。目前國內(nei)GDP超(chao)萬(wan)億(yi)的(de)城(cheng)(cheng)市(shi)(shi)有26座(zuo),包(bao)括2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4座(zuo)、3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3座(zuo),4萬(wan)億(yi)城(cheng)(cheng)市(shi)(shi)2座(zuo)。頭部(bu)城(cheng)(cheng)市(shi)(shi)競爭已向(xiang)5萬(wan)億(yi)的(de)目標進發(fa)。
 GDP每踏上(shang)一個萬億臺階,都意味著城市綜合(he)實(shi)力的(de)顯著提升。有專家告訴紅星資本局(ju),萬億城市的(de)擴(kuo)容,表明中國(guo)城市化進(jin)程(cheng)在快速(su)發展,城市規模和影響(xiang)力也在不斷(duan)擴(kuo)大,對于推動(dong)中國(guo)經濟增長(chang)和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dao),全國GDP十(shi)強城市的名(ming)次也有了新變(bian)化:廣州(zhou)重(zhong)返(fan)第四(si)城,杭州(zhou)“搶八”成功(gong)。
十強生變,廣州重返第四,杭州超武漢
紅星(xing)資本局梳理(li)發現,按照(zhao)各地公布數據,全國GDP十強城(cheng)市的順位有(you)了新變化——上(shang)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cheng)都、杭州、武漢(han)、南京。與去年不同的是,廣州超過重慶,重返第四(si)名(ming);杭州超過武漢(han),成(cheng)為第八名(ming)。
2023年GDP10強城市
根據廣東省地區(qu)(qu)生產總值統(tong)一核算結果(guo),2023年,廣州市(shi)地區(qu)(qu)生產總值為(wei)30355.73億(yi)元,同比(bi)(bi)增長4.6%。這一數據,比(bi)(bi)重(zhong)慶2023年GDP(30145.79億(yi)元)多出209.9億(yi)元。“北(bei)上廣深”格局再現。
從22年數據(ju)來看,重慶GDP(29129.03億元(yuan))超廣州GDP(28839億元(yuan))290.03億。兩城(cheng)GDP一直(zhi)追得很緊(jin)。
2023年年中(zhong),在廣東全(quan)(quan)省“再(zai)造(zao)一個新(xin)廣東”的(de)部(bu)署之下,廣州提出“二次創(chuang)業”,再(zai)造(zao)一個新(xin)廣州。從今(jin)年政府(fu)工(gong)作報告看,廣州產(chan)業動能轉(zhuan)化正(zheng)在提速,戰略(lve)性新(xin)興產(chan)業增加值(zhi)占地區(qu)生產(chan)總值(zhi)超30%,生物醫藥(yao)和智能制造(zao)裝(zhuang)備2個集(ji)群獲評全(quan)(quan)國優(you)秀。
  2023年1~11月,廣(guang)州規模以上(shang)工業增加值(zhi)同比僅增長0.1%。汽車(che)制(zhi)造業和電子(zi)產(chan)品兩大支柱產(chan)業的增加值(zhi),同比分別(bie)下降(jiang)1.9%、0.5%。
面對這一(yi)次產(chan)業大變(bian)局,廣州主動出(chu)擊,已(yi)成功培育出(chu)廣汽埃安、小(xiao)鵬汽車兩個造車新(xin)勢(shi)力。
  今年廣州政府工作(zuo)報(bao)告也提到,新能源汽車產量(liang)突(tu)破65萬輛、增長1.08倍。
在過去(qu)的(de)2023年(nian),作為華東(dong)和華中地區的(de)重要城市,杭州市和武漢市或將攜手(shou)邁(mai)入GDP“2萬億俱樂部”。兩城市之間也是“有(you)來(lai)有(you)往”:23年(nian)杭州超(chao)武漢47億,22年(nian)時是武漢超(chao)杭州113億,相差微弱,未來(lai)“搶八”依然焦(jiao)灼。
 此外(wai),京滬(hu)差距拉大(da),22年上海GDP(44652.8億元(yuan)(yuan))超北京(41610.9億元(yuan)(yuan))3041.9億元(yuan)(yuan),今年這一差距擴大(da)至3457.96億元(yuan)(yuan)。
從(cong)區域來看,十強(qiang)仍集中在(zai)南部(bu)和(he)東部(bu)城市,聚焦于珠三角(jiao)和(he)長三角(jiao)。北部(bu)、中部(bu)只(zhi)有北京、武(wu)漢一城,西(xi)部(bu)則有重慶和(he)成都(dou)。
擴容跨級,城市競爭再上門檻
目前(qian)十(shi)強城(cheng)市除了南京以外,其他全部躋身2萬億,而國內頭(tou)部城(cheng)市競爭的門檻則來到了3萬億。
近(jin)日,重慶(qing)和(he)廣州相繼(ji)宣布2023年地區(qu)生產總值將破3萬億(yi)元(yuan)大(da)關(guan)。繼(ji)上海(2017年)、北(bei)京(2018年)、深圳(2021年)之后,我國“3萬億(yi)GDP俱樂部”城市(shi)將擴容(rong)至5個(ge)。
3萬(wan)億是(shi)什(shen)么概念?按照最(zui)新(xin)匯率計算(suan),約合4178億美(mei)元。這個經(jing)濟(ji)總量,超(chao)過排在(zai)全(quan)球第35名的(de)馬來西亞,以(yi)及(ji)越南、南非、菲律賓等(deng)國(guo)家(jia)的(de)經(jing)濟(ji)總量,意味著上述5座城市(shi)的(de)GDP,已經(jing)超(chao)出全(quan)球大多(duo)數(shu)經(jing)濟(ji)體(ti)。
放眼整個長三角,GDP達到3萬億的(de)(de)城(cheng)市只有上海。最為接近3萬億的(de)(de)蘇州,則提出了3年邁進3萬億的(de)(de)口號。
1月3日,蘇州(zhou)召(zhao)開(kai)全市(shi)推進(jin)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提出用3年(nian)左右時間(jian),推動GDP邁上3萬億(yi)臺階。同時蘇州(zhou)也是江(jiang)蘇省內唯一(yi)一(yi)座GDP突破兩萬億(yi)的城市(shi)。
江蘇(su)省委常委、蘇(su)州市委書記劉小濤表示(shi),用3年左右時(shi)間,力(li)爭形(xing)成電子(zi)信息(xi)、高端(duan)裝(zhuang)備、先進材(cai)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zhu)導產(chan)業,規(gui)上工(gong)業總產(chan)值達5萬億。
除3萬億(yi)(yi)外,2萬億(yi)(yi)城(cheng)市(shi)也迎來了擴容。2023年,2萬億(yi)(yi)俱樂部新增武漢和杭(hang)州兩個(ge)城(cheng)市(shi)。
 近3年(nian)來,武漢市(shi)和(he)杭州市(shi)在經(jing)濟實力(li)、城市(shi)排(pai)名、數字經(jing)濟等方面競(jing)爭(zheng)激烈。2020年(nian)—2021年(nian),杭州市(shi)GDP暫時趕超(chao)武漢市(shi)晉(jin)級(ji)全(quan)國“第八(ba)城”;2022年(nian),杭州市(shi)GDP再次(ci)被武漢市(shi)反超(chao)、跌回全(quan)國第九。
雖然(ran)經濟體量(liang)接近,但兩城的產業結構卻不同(tong)。
2023年,武漢市光電子(zi)信息、新(xin)能源(yuan)與(yu)智能網聯汽車(che)、生命健(jian)康、高端(duan)裝(zhuang)備和北斗五大(da)優勢產業總產值預計(ji)突破1.6萬億(yi)元,占規上工(gong)業產值的(de)比重超過55%,入選國(guo)(guo)家5G工(gong)廠9家,居全國(guo)(guo)副省級(ji)城(cheng)市第一位(wei)。
杭(hang)州(zhou)的優勢(shi)則在于數字(zi)(zi)經濟。2023年,杭(hang)州(zhou)數字(zi)(zi)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5675億(yi)元,占GDP比重高達28.3%,整(zheng)體(ti)實(shi)力僅次于北京、深圳(zhen)和(he)上海。
萬億增新,誰有機會再沖刺
22年(nian)城(cheng)市GDP排名(ming)來(lai)看(kan),4萬億(yi)2個(上(shang)海、北京),3萬億(yi)1個(深圳),2萬億(yi)4個(重慶、廣州(zhou)、蘇州(zhou)、成(cheng)都),萬億(yi)17個(武漢、杭州(zhou)、南京、天(tian)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zhou)、佛山、福州(zhou)、泉州(zhou)、濟南、合肥、西安、南通、東(dong)莞(guan))。東(dong)莞(guan)之后,常州(zhou)和煙臺(tai)成(cheng)了2023年(nian)新(xin)晉“萬億(yi)俱樂部”成(cheng)員。
  整體看(kan),南方(fang)城市多于北方(fang)城市。除了(le)4座直轄市外,江蘇目前擁有(you)(you)的萬億城市數(shu)量最多,為5座,廣東有(you)(you)4座,山東有(you)(you)3座。
縱觀(guan)我(wo)國(guo)萬億(yi)城市(shi)發展脈(mo)絡,2006年(nian)(nian)、2008年(nian)(nian)上(shang)海、北京相(xiang)繼突破萬億(yi),打(da)開了城市(shi)萬億(yi)俱(ju)樂部的新篇章。隨(sui)后2010年(nian)(nian)至(zhi)2015年(nian)(nian),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han)、成(cheng)都、杭州紛(fen)紛(fen)挺(ting)進。此后三年(nian)(nian),每(mei)年(nian)(nian)都有(you)2個城市(shi)攜手晉級(ji)。從(cong)2019年(nian)(nian)至(zhi)2023年(nian)(nian),又相(xiang)繼有(you)10個城市(shi)升級(ji)。
 緊隨(sui)其后,唐山、徐州(zhou)、大連、溫州(zhou)等將成為“萬(wan)億(yi)之城”的新晉后備軍。2023年上(shang)述(shu)4城的GDP分(fen)別是9133.3億(yi)元(yuan)、8900.4億(yi)元(yuan)、8752.9億(yi)元(yuan)、8730.6億(yi)元(yuan)。
萬(wan)億城(cheng)市(shi)的另一個(ge)看點還(huan)在于是(shi)“十強城(cheng)市(shi)卡位戰”。2023年(nian)GDP第(di)十城(cheng)是(shi)南(nan)京,近1.75萬(wan)億。身(shen)后(hou)是(shi)天津(jin)、寧(ning)波和(he)青島,3個(ge)城(cheng)市(shi)在2023年(nian)GDP分別是(shi)1.67、1.64、1.57億元(yuan)。
近3年時間(jian),寧(ning)波、青(qing)島(dao)發(fa)展(zhan)提速,寧(ning)波2023年GDP與(yu)天(tian)(tian)津(jin)的(de)(de)差(cha)距不到(dao)300億(yi),與(yu)第十名南(nan)京的(de)(de)差(cha)距收(shou)(shou)窄至千億(yi)內;青(qing)島(dao)2023年GDP與(yu)天(tian)(tian)津(jin)差(cha)距則是收(shou)(shou)窄到(dao)千億(yi)以內。與(yu)南(nan)京的(de)(de)差(cha)距收(shou)(shou)窄到(dao)1600億(yi)左右。
青(qing)島2023年(nian)則無論從增量還是(shi)增速(su)上都成(cheng)績(ji)亮眼——增量近800億(yi)高(gao)于天津(426億(yi))和(he)寧波(bo)(748億(yi));5.9%的(de)增速(su)也高(gao)于上海(hai)、北京(jing)、廣(guang)州(zhou)、杭(hang)州(zhou)、武漢(han)、天津、寧波(bo)等城市。
寧波官方曾明確提出過“奮力實(shi)現2025年GDP總量破2萬億、進入(ru)全國前(qian)10名的目標”。
制造(zao)業則(ze)是寧波的傳統優勢項(xiang)目。寧波共有8個(ge)千億(yi)級產(chan)業,以汽車及零部件、綠色(se)石化(hua)、新材(cai)料、電子信息、紡織服裝(zhuang)、智能家電等為主(zhu)。寧波還(huan)是國內(nei)“單項(xiang)冠軍(jun)”之(zhi)城。
  展望今年,寧波更是(shi)將GDP目標設(she)定(ding)為(wei)6%左右,超過(guo)青島(5.5%)和天津(4.5%),也超過(guo)了2023自己5.5%的(de)增速(su)。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