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shi)光(guang)流轉,歲月更迭(die)
歷史源遠流長
倘若你來到山西
會發現
在這片被時間偏愛的土地上(shang)
歷史(shi)在(zai)此停(ting)下了腳步
一(yi)磚一(yi)瓦
一(yi)梁一(yi)柱
一石(shi)一木
處處皆是歲月留下的痕跡(ji)
讓我們得以沿著文脈的軌跡
探(tan)尋那些被時(shi)光精心雕琢的文化瑰寶
“三晉之勝,以晉陽(yang)為最。而晉陽(yang)之勝,全(quan)在晉祠(ci)。”在山西(xi)(xi)省太原市西(xi)(xi)南懸(xuan)甕山麓的晉(jin)水(shui)之濱,坐落(luo)著中國(guo)現存最早的皇(huang)家祭祀(si)園林——晉(jin)(jin)祠。晉(jin)(jin)祠,初名唐(tang)(tang)叔(shu)虞(yu)祠,是為了紀念晉(jin)(jin)國(guo)開(kai)國(guo)諸(zhu)侯唐(tang)(tang)叔(shu)虞(yu)而(er)建(jian)。
栩栩如生的43尊宋代侍(shi)女(nv)彩塑、長流不息的“晉陽第一(yi)泉”難老(lao)泉(quan)和(he)歷(li)經上千年歷(li)史(shi)仍茂盛(sheng)蒼勁的周(zhou)柏,被譽為“晉祠三絕”,還有圣母殿、魚沼飛(fei)梁(liang)、獻殿三大國寶級建筑(zhu)和水(shui)鏡臺、對越(yue)、難老這(zhe)三大名匾。
晉祠的(de)文化遺存(cun)極為豐(feng)厚,有宋、元(yuan)、明、清時(shi)期的(de)殿、堂(tang)、樓、閣、亭、臺、橋(qiao)、榭等各式(shi)建筑(zhu)100余(yu)座,其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shang)價值,使其成(cheng)為古代宗(zong)祠與造園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歷史最長的實例。
“煌煌大窟(ku),造化(hua)孕新(xin)。”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jiao),一片巨大的石窟造像群巍然(ran)聳立于(yu)武周山麓,這就是佛教四大(da)石窟之一(yi)的(de)大同云(yun)(yun)岡(gang)石窟。云(yun)(yun)岡(gang)石窟始建于北(bei)魏時期,經歷(li)60余年鑿石造佛,開鑿出(chu)氣(qi)勢磅礴、雄偉(wei)壯觀的(de)云(yun)(yun)岡(gang)石窟。
云岡石窟現存(cun)大(da)小窟龕252個,雕像59000余尊,巨石橫(heng)亙,石雕滿(man)目(mu),蔚為大(da)觀(guan)。雕像的形態、神彩動人(ren),栩(xu)栩(xu)如生,或擊(ji)鼓或敲鐘,或手捧短(duan)笛或載(zai)歌載(zai)舞,或懷抱琵琶,面向游人(ren)。
云岡石窟反映(ying)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jian)世俗化(hua)、民族(zu)化(hua)的過(guo)程,云(yun)岡石(shi)窟(ku)造(zao)像具有典型的(de)皇家風(feng)范,代(dai)表了(le)公(gong)元(yuan)5世紀(ji)到(dao)6世紀(ji)時(shi)中國杰出的(de)佛教石(shi)窟(ku)藝(yi)術,是多(duo)元文明交融(rong)的典范(fan)。
“玲瓏峻碧(bi)倚蒼穹,海內浮圖第一(yi)工。”佛宮(gong)寺釋(shi)迦塔(ta)(ta)俗稱應縣(xian)木塔(ta)(ta),坐落于山西省(sheng)應縣(xian)老城西北角的佛宮(gong)寺院內(nei)。應縣(xian)木塔(ta)(ta)作(zuo)為中國乃至(zhi)世界(jie)現存最古老、最宏大的純(chun)木結構(gou)塔式建筑,與意(yi)大利比薩斜塔(ta)、法國巴黎(li)埃(ai)菲爾鐵(tie)塔(ta)并(bing)稱(cheng)為“世界三大奇塔(ta)”。
那么應縣(xian)木塔(ta)“奇”在何處?一座純木結構的塔(ta)式建筑,整座塔(ta)身沒用一顆鉚釘(ding),歷經(jing)千年滄桑,經(jing)受(shou)了無數次的風暴雷擊、地震侵襲、戰火洗禮,卻(que)依然保存完好、傲然挺立(li),堪稱奇跡。
據記(ji)載(zai),應縣木(mu)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nian),木(mu)塔呈正八角形,使(shi)用(yong)榫(sun)卯結(jie)構,共(gong)使(shi)用(yong)了54種(zhong)共(gong)計480朵斗拱(gong),被稱為“斗(dou)拱博(bo)物館”,這些(xie)都使應縣木塔具有更好的結構(gou)穩定性。
2016年(nian)應縣木塔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ren)證為“世界上最高(gao)的木塔”,應(ying)縣木塔從外觀看,穩重端莊(zhuang)、比例(li)得當、輪廓優美,古(gu)籍(ji)上(shang)稱之為(wei)“浮(fu)圖(tu)之麗、甲(jia)于宇內”。
“大(da)佛光寺,國之瑰寶(bao)。”佛光寺位(wei)于五臺縣佛光新村,是中國僅(jin)存的(de)四座唐代古建筑(zhu)之一。寺廟(miao)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歷史悠久(jiu),寺內佛(fo)教文物珍貴,故有(you)“亞洲(zhou)佛光”之稱。
佛光寺(si)之(zhi)精(jing)華,尤(you)以東大殿為勝。1937年,建(jian)(jian)筑學(xue)家梁思成(cheng)和夫(fu)人林(lin)徽因(yin)親自(zi)來到佛光寺進(jin)行了考察、測繪,確證了佛光寺東大(da)殿(dian)是一座唐代建(jian)(jian)筑,并(bing)稱其(qi)為“中國第一(yi)國寶”,打(da)破(po)了日本(ben)學者關于“中國大地上沒有(you)唐朝及其以(yi)前木結構建筑”的斷言。
殿內的(de)唐木構、泥塑、壁畫、墨跡,被稱為“四絕(jue)”。佛光寺東大殿是國(guo)內唯一遺存(cun)的唐代殿堂級木構(gou)建筑,也是我國現存唐代(dai)殿(dian)堂型(xing)構(gou)架(jia)建筑中最古老(lao)、最典型(xing)的實例。
“北平(ping)遙,南鳳凰(huang)。”位于山(shan)西省晉中市平遙(yao)縣的平遙(yao)古城,是一(yi)座具(ju)有(you)兩千多(duo)年歷(li)史的文(wen)化名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wei)完整的(de)四(si)座古(gu)城(cheng)之一。在(zai)古(gu)城墻上(shang)可以步(bu)行環繞古(gu)城,俯瞰古(gu)城的全景。
平遙城墻全長約6公里(li),高10米(mi)左右,城墻上(shang)建有3000個垛口和72座敵樓,象征著孔(kong)子的(de)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蘊含著豐富的(de)儒家文化內涵。
平遙城墻集防御(yu)功能、文化功能于(yu)一身,體現了明清(qing)時期中國北方城(cheng)池典型特點,承載(zai)了厚(hou)重的歷史文(wen)明,是平遙古城(cheng)重要的載(zai)體。
策劃:黃河新聞網采編中心
文(wen)字整理:胡娜
圖片設(she)計:高虹(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