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sheng)活在低(di)洼沿海(hai)地區(qu)的近9億人(ren)(ren)——地球(qiu)上每10人(ren)(ren)當中就有1人(ren)(ren)——來說,危險尤其嚴(yan)重。”
近日,古特(te)雷斯(si)與聯大主席克勒希在(zai)安理會就海平面上升問題(ti)舉行的公開辯論上共同(tong)指(zhi)出,安理會應發揮關鍵作用,應對海平面上升對全球安全構(gou)成的毀滅性挑戰(zhan)。
安理會審議的話題通(tong)常是國家間(jian)沖突、國際安全局勢,“海平面(mian)(mian)議題”為何要在安理會層級探(tan)討?海平面(mian)(mian)上升已經到了威脅全球(qiu)安全的程度(du)?海平面(mian)(mian)上升將給人類帶來什(shen)么(me)影(ying)響?
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人口大遷移,中國等國家處于風險之中
在公開辯(bian)論當天,中國(guo)常駐聯合(he)國(guo)代表張軍大使(shi)發言稱(cheng),海(hai)平面上(shang)升推高了全(quan)球生(sheng)態系(xi)統以及人(ren)類(lei)社會(hui)的(de)脆弱性,可(ke)能引發領(ling)土淹沒(mei)、人(ren)口遷(qian)移、財產損失等一系(xi)列問(wen)題,給人(ren)類(lei)生(sheng)存與發展帶(dai)來全(quan)方位的(de)挑戰,對小島嶼發展中國(guo)家和(he)低洼(wa)海(hai)岸(an)線(xian)國(guo)家而言,更是關乎生(sheng)死(si)存亡的(de)問(wen)題。中國(guo)也(ye)是一個擁有漫長海(hai)岸(an)線(xian)的(de)國(guo)家,我們對海(hai)平面上(shang)升帶(dai)來的(de)風險同樣(yang)高度關注(zhu)。
古特雷斯援引世界氣象(xiang)組織(WMO)數據稱,自1900年(nian)以(yi)來,全球(qiu)平均海(hai)平面的上升速度(du)比(bi)過去3000年(nian)當中(zhong)的任何(he)(he)一個世紀(ji)都(dou)要(yao)(yao)快;最近一個世紀(ji)里,全球(qiu)海(hai)洋變暖的速度(du)則比(bi)過去1.1萬年(nian)間的任何(he)(he)時(shi)候都(dou)要(yao)(yao)快。
與此同時,世(shi)界氣(qi)象組織還警告說(shuo),即(ji)使全球(qiu)(qiu)變暖(nuan)“奇跡(ji)般地”限制在(zai)1.5℃,地球(qiu)(qiu)海平面水位(wei)仍(reng)將(jiang)大(da)幅(fu)上升;但如果(guo)氣(qi)溫(wen)上升2℃,海平面的(de)上升幅(fu)度(du)可能會(hui)翻(fan)一番。
古(gu)特(te)雷斯警告,無論是在哪(na)種(zhong)情形(xing)下,孟加(jia)拉國、中(zhong)國、印度與荷(he)蘭(lan)等國都處于(yu)風險(xian)之(zhi)中(zhong),各大洲的特(te)大城(cheng)市也(ye)都將面臨嚴重影響,包(bao)括曼谷、孟買(mai)、上(shang)海、倫敦、布宜諾斯艾利(li)斯和紐約在內。對于(yu)生(sheng)活在低海拔沿海地(di)區的近9億人來說,這種(zhong)危(wei)險(xian)尤其嚴重。
海平面上升會(hui)帶來(lai)(lai)多種威脅。不久的將(jiang)來(lai)(lai),低洼地區國家可(ke)能整個消失;大(da)規模人(ren)口遷徙(xi);對(dui)淡水、土地和(he)其他資源展(zhan)開前所未(wei)有的激(ji)烈爭奪;農業、漁業和(he)業相關工作崗位大(da)幅縮減;食物和(he)醫療保(bao)健的獲取更加艱難……它對(dui)全球數(shu)十億人(ren)構成“無法(fa)想象的”風險,將(jiang)對(dui)安全、國際法(fa)、人(ren)權和(he)社會(hui)結構產生深遠(yuan)影響。
根源問題是氣候危機,現在亟需實施行動的政治意愿
古特雷(lei)斯明(ming)確表示,各方(fang)必(bi)須通(tong)過采(cai)取多方(fang)面行動來(lai)應對這一與(yu)日俱增的不安全因素。“首先(xian),我(wo)們(men)必(bi)須解決海(hai)平(ping)面上升的根(gen)源問題,那(nei)就是氣(qi)候危機。我(wo)們(men)急(ji)需以更協調的行動來(lai)減(jian)少排(pai)放,同時確保氣(qi)候公正。”
此外,古(gu)特雷斯還提出要著眼(yan)于海平(ping)面上升在司(si)法和人(ren)權層面帶來的(de)后果,尤(you)其是陸(lu)地(di)面積縮(suo)減(jian)可能(neng)會(hui)引發的(de)領土完整與海洋空(kong)間爭端,以及對被迫(po)流離失所人(ren)口(kou)的(de)影響。
克(ke)勒希在隨后的(de)發言中也強(qiang)調了海平(ping)面上升引(yin)發的(de)全新法律問題。他強(qiang)調,當前至關重要的(de)是預防措施,而不是等到(dao)(dao)日后才去應對糧食短缺和(he)大(da)規模(mo)人口移(yi)徙產生的(de)問題。他呼吁(yu):“在預防和(he)保護工(gong)作的(de)規劃中,我(wo)們應該將氣候(hou)分析納入進來。我(wo)們還應該意(yi)識(shi)到(dao)(dao),作為和(he)平(ping)建(jian)設的(de)一項關鍵工(gong)具(ju),氣候(hou)行動(dong)有(you)著重要意(yi)義。”
克勒希(xi)重申(shen),科學和數據(ju)能(neng)夠提供不(bu)偏不(bu)倚的(de)證據(ju)來指導決策,“我們擁有(you)數據(ju),也制定(ding)了框架,現在我們比以往(wang)更加需要的(de)是實施行動的(de)政治意愿。”
在本世紀末前必須限制全球升溫
近期,相關(guan)研究數據指(zhi)出了未來(lai)氣候領域面臨的主(zhu)要(yao)挑(tiao)戰。
《自然》雜志發表的兩篇論文報道稱,西南極冰蓋思韋茨冰川崩塌可能會讓全球海平面升高超過半米。思韋茨冰川是南極洲西部最大的冰川之一,同時,它也是九個“氣候臨界點”之(zhi)一,思(si)韋茨冰(bing)川已經成為氣候變(bian)化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研究指出(chu),這一冰(bing)川如果完(wan)全崩塌(ta),預計會(hui)(hui)使(shi)全球海平面升高約65厘米(mi)。崩塌(ta)的(de)同(tong)時可能還會(hui)(hui)使(shi)周圍的(de)冰(bing)川也(ye)變得不穩固(gu),令未來海平面再升高3米(mi)。
在《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jia)們做(zuo)了一個模擬:未來(lai)高排放場(chang)景下,至2150年,南(nan)極和(he)格陵蘭冰(bing)蓋預(yu)計會使全球海平(ping)面(mian)升(sheng)高約1.4米;如果全球平(ping)均氣溫上升(sheng)幅(fu)度(du)超過工(gong)業化前(qian)水(shui)平(ping)1.8℃,預(yu)計將出(chu)現不可逆的南(nan)極海冰(bing)損失并使海平(ping)面(mian)上升(sheng)急劇加速(su)。
目前(qian)全(quan)球(qiu)(qiu)平(ping)均氣溫(wen)(wen)還在(zai)升(sheng)高,根據《巴黎(li)協(xie)定》,各國要將全(quan)球(qiu)(qiu)平(ping)均氣溫(wen)(wen)較(jiao)前(qian)工(gong)業(ye)化時期的上升(sheng)幅度控制在(zai)2攝氏(shi)度以內,并努力將氣溫(wen)(wen)上升(sheng)幅度限制在(zai)1.5攝氏(shi)度以內。
由上(shang)述(shu)研(yan)究可以看出,2℃的(de)(de)目標不(bu)足以解決(jue)問題。南極冰(bing)蓋對全(quan)球變暖的(de)(de)反應,一(yi)直是估計(ji)未來海平面(mian)(mian)的(de)(de)最大不(bu)確(que)定性(xing)。與此前的(de)(de)氣(qi)候模型相比,近期的(de)(de)研(yan)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de)(de)準確(que)度。它告訴人(ren)們,在本世紀末前必(bi)須將全(quan)球升溫幅度限(xian)制在哪一(yi)水平內(nei),才(cai)能(neng)避免海平面(mian)(mian)上(shang)升帶來的(de)(de)災難。
論(lun)文作(zuo)者總結(jie)認為,只(zhi)有(you)在本世紀(ji)末前將全球升溫幅度限(xian)制在相對工業化前升高(gao)1.8℃的水平內,才能避免(mian)海平面加速升高(gao)。
■ 多知道一點:
氣候臨界點:20多年前,聯合國政府間氣(qi)(qi)候(hou)變(bian)化專(zhuan)門委員會(hui)(IPCC)提出(chu)(chu)了(le)“氣(qi)(qi)候(hou)臨(lin)界點”的概念,并在(zai)其官(guan)方(fang)術(shu)語表中給出(chu)(chu)了(le)定義:“就氣(qi)(qi)候(hou)系統來說(shuo),臨(lin)界點(Tipping point)指的是全球或區域氣(qi)(qi)候(hou)從(cong)一種(zhong)穩定狀(zhuang)態到另外一種(zhong)穩定狀(zhuang)態的關鍵門檻。”
《自然》雜志曾發文指出,在(zai)當前氣(qi)候(hou)變化(hua)過程(cheng)中,地(di)球上有15個(ge)關鍵氣(qi)候(hou)臨界點,是衡量(liang)地(di)球生(sheng)態(tai)氣(qi)候(hou)穩定與否的關鍵標志,包括亞馬孫熱帶雨(yu)林(lin)的退化(hua)、北(bei)極海冰面積減少、全球珊瑚(hu)礁大(da)規模死亡等。
目前9個臨界點已經或正在被突破,包括:北極海冰不斷減少;格陵蘭冰蓋融化速度加快;北美洲北方針葉林開始出現大量的火災和蟲災;北半球俄羅斯永久凍土開始解封;()經向翻轉海流速度開始變緩;亞馬孫熱帶雨林降水減少、頻繁性干旱;澳大利亞暖水珊瑚開始大面積死亡;西南極冰蓋融化速度加快;東南極威爾克斯地冰蓋加速融化。
一旦這些臨(lin)(lin)界(jie)(jie)點被(bei)突破,地球(qiu)氣候系統(tong)將(jiang)陷入(ru)不可逆狀態,產生難(nan)以預料的影響(xiang)。2022年,作為臨(lin)(lin)界(jie)(jie)點之一的格陵蘭冰蓋突然大面(mian)積融化。這反映了氣候正在(zai)變化,人(ren)類活動正在(zai)把地球(qiu)系統(tong)推向(xiang)破壞性的臨(lin)(lin)界(jie)(jie)點。
新京報(bao)記者 王景曦
編(bian)輯 陳靜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