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yue)19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19日在北京出(chu)席何梁(liang)何利基金2023年度頒獎大會并(bing)講話。
丁薛祥指出(chu),黨的十(shi)八大以(yi)來,以(yi)習(xi)近平同志(zhi)為(wei)核(he)心的黨中央(yang)高(gao)度重視科技創新(xin)工作,推動我國(guo)(guo)科技事業實(shi)現(xian)了歷史(shi)性(xing)、整體(ti)性(xing)、格(ge)局性(xing)重大變化(hua)。新(xin)時(shi)代(dai)新(xin)征程上(shang),以(yi)中國(guo)(guo)式現(xian)代(dai)化(hua)全面推進中華(hua)民(min)族偉大復興,必(bi)須加(jia)快(kuai)實(shi)現(xian)高(gao)水(shui)平科技自(zi)立(li)自(zi)強。
丁薛祥(xiang)強(qiang)調(diao),人才是科(ke)(ke)技(ji)(ji)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的(de)第一資源。實現(xian)高(gao)水平科(ke)(ke)技(ji)(ji)自立(li)自強(qiang),歸根結底(di)要靠高(gao)水平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人才。要深(shen)化科(ke)(ke)技(ji)(ji)體制(zhi)改革,完善人才發展(zhan)體制(zhi)機(ji)制(zhi),營造良好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生態,充分激發各(ge)類人才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活(huo)力(li)(li)。希(xi)望獲獎科(ke)(ke)學(xue)家(jia)(jia)把獎勵(li)和榮(rong)譽化為(wei)動力(li)(li)和擔(dan)當,多出關鍵性、原創(chuang)(chuang)(chuang)性、引領性重大(da)(da)科(ke)(ke)技(ji)(ji)成(cheng)果。希(xi)望廣大(da)(da)科(ke)(ke)技(ji)(ji)工作(zuo)者大(da)(da)力(li)(li)弘揚科(ke)(ke)學(xue)家(jia)(jia)精神,服務國家(jia)(jia)重大(da)(da)需(xu)求。希(xi)望何(he)梁何(he)利基金秉承“愛(ai)國、愛(ai)港、愛(ai)科(ke)(ke)學(xue)、愛(ai)人才”初心,為(wei)推動國家(jia)(jia)科(ke)(ke)技(ji)(ji)進步(bu)貢獻(xian)更大(da)(da)力(li)(li)量(liang)。希(xi)望社(she)會(hui)(hui)各(ge)界關注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參與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支持(chi)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將更多社(she)會(hui)(hui)資源集聚到科(ke)(ke)技(ji)(ji)創(chuang)(chuang)(chuang)新(xin)(xin)(xin)上(shang),為(wei)科(ke)(ke)技(ji)(ji)事業提供強(qiang)有力(li)(li)的(de)支撐(cheng)。
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ke)學(xue)(xue)與(yu)技術成就獎(jiang)(jiang)”授(shou)予我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ji)師戚(qi)發軔院士,另有55位(wei)科(ke)技工作者榮獲“科(ke)學(xue)(xue)與(yu)技術進步獎(jiang)(jiang)”和“科(ke)學(xue)(xue)與(yu)技術創(chuang)新(xin)獎(jiang)(jiang)”。
蔡(cai)達峰、陳武(wu)出席大會。
【SciencePub學術】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2023年度何(he)(he)梁何(he)(he)利(li)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授予(yu)56名杰(jie)出(chu)科技工作者。
何(he)梁(liang)何(he)利(li)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he)善衡、梁(liang)銶琚、何(he)添、利(li)國偉于1994年創(chuang)(chuang)立,旨在獎勵中國杰出(chu)科學家,服務于國家現代(dai)化(hua)建設。29年來(lai),共遴選(xuan)獎勵1582位杰出(chu)科技工作者,成為(wei)我(wo)國社會力量(liang)創(chuang)(chuang)設科技獎項的(de)成功范例(li),為(wei)激發(fa)我(wo)國科技發(fa)展的(de)活力、培養自主創(chuang)(chuang)新(xin)人才發(fa)揮(hui)了(le)積極作用。
基金設“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年評獎一次。其中,何梁何利基(ji)金科(ke)學與技術(shu)成就獎獲獎人,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jiang)金100萬港元;何梁何利基金科(ke)學與(yu)技(ji)術進步獎獲獎人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20萬(wan)港元。
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經過專業評審組會議初評和評選委員會會議終評,從917位有效候選人中評選出56位獲獎人。其中最高獎項——何(he)梁何(he)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jiu)獎,授予我國“神舟之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qi)發軔院士(shi)。本年度科學(xue)與技(ji)術(shu)創新獎(jiang)產(chan)業創新獎(jiang)首(shou)(shou)次獎(jiang)勵(li)了一(yi)位奮斗在載(zai)人航(hang)天工(gong)程產(chan)品(pin)制造一(yi)線的特級技(ji)師(shi),這是基金獲獎(jiang)科學(xue)家中的首(shou)(shou)位“大國工(gong)匠”,凸顯了社會科技(ji)獎(jiang)勵(li)對高技(ji)能(neng)人才的表彰激勵(li)。
何梁何利基金科(ke)學與技術(shu)進步獎授予32位在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發現或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u)創新獎下設青年創新獎(8人)、產業創新獎(11人)、區域創新獎(4人)三大類,共授予23位優秀科技工(gong)作者。
2023年(nian)(nian)度(du)獲(huo)獎人年(nian)(nian)齡跨度(du)大(da),最年(nian)(nian)長91歲,最年(nian)(nian)輕僅(jin)41歲,平(ping)均(jun)年(nian)(nian)齡58歲,青年(nian)(nian)創(chuang)新獎獲(huo)獎人平(ping)均(jun)年(nian)(nian)齡43歲;兩院(yuan)院(yuan)士獲(huo)獎人數(shu)占總數(shu)的(de)23.21%,較(jiao)2021和2022年(nian)(nian)度(du)有所降低;女性科學家4人;少(shao)數(shu)民族(zu)2人。
具(ju)體獲獎名(ming)單如(ru)下:
一、科學與(yu)技(ji)術(shu)成就獎(jiang)(1名)
姓 名 獎項類別 工作單位(wei)
戚發軔 成就(jiu)獎 中(zhong)國空間技(ji)術研究院
二、科學(xue)與技術進步獎(32名)
姓(xing) 名 獎項類(lei)別 工作單(dan)位
萬(wan)寶年 物(wu)(wu)理學獎 中國科學院(yuan)合肥物(wu)(wu)質科學研究院(yuan)
韓布興 化(hua)學(xue)獎 中國科學(xue)院化(hua)學(xue)研(yan)究(jiu)所
景益鵬 天文學獎 上海交(jiao)通大學
李(li) 俊 氣(qi)象學獎(jiang) 國家衛星氣(qi)象中心(xin)
陳發(fa)虎 地球科學獎 中國(guo)科學院青藏(zang)高原研究所(suo)
駱清銘 生命科學(xue)獎 海南大學(xue)
林圣彩 生(sheng)命科學獎 廈門大學
何光存(cun) 農學獎 武漢(han)大學
吳義(yi)強 農學(xue)(xue)獎 中南林業科技(ji)大(da)學(xue)(xue)
周(zhou)繼(ji)勇 農(nong)學獎 浙江(jiang)大學
葛均波 醫學(xue)藥學(xue)獎 復旦大學(xue)附屬中山醫院
裴國獻 醫學藥(yao)學獎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
王輝山 醫學藥學獎(jiang)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zong)醫院
徐瑞華 醫(yi)學藥學獎 中山(shan)大(da)學附屬(shu)腫瘤醫(yi)院
楊曉明 醫學藥(yao)學獎 中(zhong)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趙家軍 醫學藥學獎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shu)省立醫院(yuan)
李德才 機械電力技術獎(jiang) 清華(hua)大(da)學
廖文和 機械電(dian)力技術獎 南京理工大(da)學
江(jiang)碧(bi)濤(女(nv)) 電(dian)子信息(xi)技(ji)術獎 北京市遙感信息(xi)研(yan)究(jiu)所
賈 焰(女) 電子信息技術獎 鵬城實驗室(shi)
王耀南(nan) 電(dian)子信息技術獎 湖(hu)南(nan)大(da)學
楊曉波 電子(zi)信息技術獎 電子(zi)科(ke)技大學
王 平 交(jiao)通運(yun)輸技術獎 西南交(jiao)通大學
馮(feng)志海 冶金材料技術獎 航(hang)天(tian)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張曉宏 冶金材料技術獎 蘇州大學(xue)
葉國安 化學工程技術獎 中國原子能科(ke)學研究院
范維澄 資源能源技術(shu)獎 清華大(da)學
胡振琪(qi) 資源(yuan)能源(yuan)技術獎(jiang) 中國礦業大學
張遠(yuan)航(hang) 生態環保技術獎 北(bei)京(jing)大學
賈金(jin)生(sheng) 工程建設(she)技術獎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李 東 工程建設技(ji)術(shu)獎(jiang) 中國(guo)航(hang)天(tian)科技(ji)集團有限公司第一(yi)研究院(yuan)
劉清宇 工程建設技術獎 海軍(jun)研(yan)究院
三、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3名)
姓 名 獎項類別(bie) 工作單(dan)位(wei)
陳 鵬 青年創新獎 北京大學
劉 誠 青年創(chuang)新獎 中(zhong)國科學技術大學
劉 洋(女) 青年創新獎 中國(guo)航天員(yuan)科(ke)研(yan)訓練中心(xin)
婁(lou)智勇 青年創新(xin)獎 清華大(da)學
陸朝(chao)陽 青(qing)年創新獎 中國(guo)科學技術大學
張(zhang)阿漫 青年創(chuang)新獎(jiang) 哈爾(er)濱工(gong)程大學(xue)
鄭海學 青年創新(xin)獎 中國農業科(ke)學院(yuan)蘭州獸醫研究所
趙立東(dong) 青年創新獎 北京航(hang)空航(hang)天大(da)學
曹宏斌(bin) 產業(ye)創新獎 中國(guo)科學院(yuan)過程(cheng)工程(cheng)研(yan)究所
陳嘉(jia)川 產業創新獎 齊魯工業大學(xue)
陳 群 產業創新獎 常州(zhou)大(da)學
竇 強 產業創新獎 飛騰信息技(ji)術有(you)限公司
黃(huang) 立(li) 產業創新獎 武漢高德紅外(wai)股份(fen)有限公司(si)
林松濤 產業創新獎 中冶(ye)建(jian)筑研究(jiu)總院有限公司(si)
王 琦(qi) 產業創(chuang)新(xin)獎 中國農業大學
王曙群(qun) 產業創新獎 上海航天設備(bei)制造(zao)總廠有限公司
王喜瑜(yu) 產業創(chuang)新獎 中(zhong)興通訊(xun)股份有限(xian)公司
吳一弦(xian)(女) 產業創(chuang)新(xin)獎 北京(jing)化工大學
張(zhang)海軍(jun) 產業創新獎 山(shan)東百(bai)多(duo)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gong)司
阿吉艾克拜(bai)爾·艾薩 區域創新獎 新疆醫科大學
韓林海 區域(yu)創新(xin)獎(jiang) 廣西大學
梅生偉 區域創新獎 青海大學
王福清 區域創新獎 西(xi)藏天(tian)虹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