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xin)華社哈博羅內(nei)12月9日電(記者滕軍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hu)非物質文化遺(yi)產政(zheng)府間委員會第18屆常(chang)會9日在(zai)博茨瓦納北部城市卡薩(sa)內(nei)閉幕。
在(zai)今(jin)年(nian)的(de)(de)(de)(de)(de)55個(ge)項目中,荷蘭的(de)(de)(de)(de)(de)鹿特丹夏日狂歡節(jie)(jie),塔吉克(ke)斯坦的(de)(de)(de)(de)(de)阿特拉(la)斯、阿德(de)拉(la)斯織(zhi)物(wu)生產傳(chuan)統(tong)(tong)知識和(he)技(ji)能(neng),尼日利亞(ya)的(de)(de)(de)(de)(de)奧(ao)約(yue)州桑戈(ge)節(jie)(jie)等45個(ge)項目被列入人類非(fei)物(wu)質(zhi)文(wen)化(hua)遺產代表作(zuo)名(ming)錄;敘(xu)利亞(ya)的(de)(de)(de)(de)(de)傳(chuan)統(tong)(tong)玻璃吹制,土耳其的(de)(de)(de)(de)(de)橄(gan)欖種植(zhi)傳(chuan)統(tong)(tong)知識、方(fang)法和(he)實踐等6個(ge)項目被列入急需保(bao)護(hu)的(de)(de)(de)(de)(de)非(fei)物(wu)質(zhi)文(wen)化(hua)遺產名(ming)錄;比利時海爾的(de)(de)(de)(de)(de)寄養傳(chuan)統(tong)(tong):基于社(she)區(qu)的(de)(de)(de)(de)(de)護(hu)理(li)模(mo)式,尼古赫帕琴社(she)群對源于瑞典的(de)(de)(de)(de)(de)音樂和(he)樂器(qi)制作(zuo)傳(chuan)統(tong)(tong)的(de)(de)(de)(de)(de)創(chuang)新傳(chuan)播等4個(ge)項目被列入保(bao)護(hu)非(fei)物(wu)質(zhi)文(wen)化(hua)遺產優秀(xiu)實踐名(ming)冊。
本屆常會4日開幕。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今年被列入非(fei)物(wu)質(zhi)文化遺(yi)(yi)產(chan)(chan)名(ming)錄的(de)項目中,超半(ban)數(shu)項目的(de)相關知識和(he)(he)技(ji)能主要是(shi)(shi)在家庭內部代(dai)代(dai)傳(chuan)承,表明(ming)非(fei)物(wu)質(zhi)文化遺(yi)(yi)產(chan)(chan)是(shi)(shi)一(yi)種活態遺(yi)(yi)產(chan)(chan),通過個體尤其是(shi)(shi)父母和(he)(he)子女之間的(de)傳(chuan)承方式得以(yi)延續。
今年通過了12項來自撒哈拉以南(nan)非(fei)洲國(guo)(guo)家的提(ti)名,創2008年以來歷(li)史新高。安哥拉、巴哈馬、喀麥隆(long)、吉布提(ti)、格林(lin)納(na)達等5國(guo)(guo)首次有非(fei)物質文化遺產(chan)項目被列入聯合國(guo)(guo)教科文組(zu)織活態(tai)遺產(chan)名錄(lu)。
今年是聯合國教(jiao)(jiao)科文(wen)(wen)組(zu)織《保護非物質文(wen)(wen)化遺產公約》通(tong)過20周(zhou)年。目前(qian)共有來自145個國家的730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jiao)(jiao)科文(wen)(wen)組(zu)織活態遺產名錄。
聯(lia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bao)護非(fei)物(wu)(wu)質文化遺產(chan)政府(fu)間委員會是《保(bao)護非(fei)物(wu)(wu)質文化遺產(chan)公約》的法定機關。《保(bao)護非(fei)物(wu)(wu)質文化遺產(chan)公約》旨在保(bao)護以傳統、口頭(tou)表(biao)述、節慶禮儀、手工技能、音樂、舞蹈等為(wei)代(dai)表(biao)的非(fei)物(wu)(wu)質文化遺產(chan)。
2023年新增55個
總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或代表作名稱 所在地
1. 來自巴拉圭(gui)共和(he)國皮里韋維市的(de)“PonchoPara'ide60Listas”的(de)祖(zu)傳傳統技術 巴拉圭(gui)
2. 英戈(ge)馬·亞·馬皮科 莫桑比(bi)克
3. 梅克穆隆 馬來西亞
4. 有關橄欖種植的傳統(tong)知識、方法和(he)做法 土耳其
5. 敘(xu)利亞傳統玻璃吹(chui)制 阿(a)拉伯敘(xu)利亞共和國
6. 謝德霍 吉布提
7. 阿克(ke)蘭皮(pi)納手搖織布機(ji) 菲律賓
8. Al-Man'ouché,黎巴嫩(nen)的標(biao)志(zhi)性烹(peng)飪實(shi)踐(jian) 黎巴嫩(nen)
9. 高山牧場季節 瑞士
10. 阿哈爾塔(ta)克馬的(de)飼養藝術和(he)馬匹裝飾(shi)的(de)傳統 土(tu)庫(ku)曼斯坦
11. 照明藝術:T?zhib/Tazhib/Zarhalkori/Tezhip/Naqqoshlik 阿塞拜疆(jiang)–伊(yi)朗伊(yi)斯蘭共(gong)和國–塔(ta)吉克(ke)斯坦–土耳(er)其–烏茲別克(ke)斯坦
12. 與金屬(金、銀(yin)和銅)雕刻相關(guan)的(de)藝(yi)術、技能和實踐 伊拉克–阿爾及(ji)利(li)亞–埃及(ji)–毛里塔尼亞–摩洛哥(ge)–巴(ba)勒斯坦–沙特阿拉伯–蘇丹–突尼斯–也門
13. Bolero:身份、情感和詩(shi)歌化為歌曲 古(gu)巴(ba)–墨西(xi)哥(ge)
14. 烏茲別克斯坦的陶瓷藝術 烏茲別克斯坦
15. Ch'utillos,圣(sheng)巴(ba)托洛(luo)梅(mei)和圣(sheng)伊格納西(xi)奧·德·洛(luo)約拉節,波托西(xi)的文化(hua)交匯 玻利維亞(多民族(zu)國)
16. balaban/mey的工藝和(he)表演藝術 阿塞拜疆–土耳其
17. 珍珠(zhu)母貝(bei)鑲(xiang)嵌(qian)工藝 阿塞拜疆–土耳其(qi)
18. Dabkeh,巴勒斯坦的傳(chuan)統(tong)舞蹈 巴勒斯坦
19. 吉爾(er)吉斯斯坦女(nv)性頭飾Elechek:傳統知(zhi)識和儀式(shi) 吉爾(er)吉斯斯坦
20. 古吉拉(la)特(te)邦的(de)加爾巴(ba) 印度
21. Harees菜(cai):專業知識、技能(neng)和實踐 阿(a)拉(la)(la)伯聯合酋長國(guo)–阿(a)曼–沙特阿(a)拉(la)(la)伯
22. Hiragasy,馬達加(jia)斯(si)加(jia)中部高地的一種表(biao)演(yan)藝術 馬達加(jia)斯(si)加(jia)
23. Iftar/Eftari/Iftar/Iftor及其(qi)社會文化傳(chuan)統 阿塞拜疆(jiang)–伊朗伊斯(si)蘭共和國–土(tu)耳其(qi)–烏茲別克斯(si)坦
24. 賈穆健康文化 印(yin)度尼西(xi)亞
25. 賈卡努 巴哈馬(ma)
26. 手工玻璃制作的知識(shi)、工藝和技巧 捷克(ke)–芬蘭–法(fa)國(guo)–德國(guo)–匈牙利–西班(ban)牙
27. Mahadra,一(yi)個傳(chuan)播傳(chuan)統知識(shi)和口頭表達的社區(qu)系統 毛里塔尼亞
28. Malhun,一種流行的(de)詩歌和(he)音樂藝術 摩(mo)洛哥(ge)
29. 馬耳他(ta)鄉村節(jie),一年(nian)一度(du)的(de)社區(qu)慶祝活動 馬耳他(ta)
30. 助(zhu)產:知識、技(ji)能(neng)和實踐(jian) 哥倫比亞(ya)–塞浦路斯(si)–德國–吉(ji)爾(er)吉(ji)斯(si)斯(si)坦–盧(lu)森(sen)堡–尼日(ri)利(li)亞(ya)–斯(si)洛文尼亞(ya)–多哥
31. Nguon,巴蒙社(she)區的(de)治理儀式(shi)和相關(guan)表達(da)方式(shi) 喀麥隆
32. 波(bo)蘭舞曲(qu),波(bo)蘭傳統舞蹈 波(bo)蘭
33. 與秘(mi)魯(lu)(lu)傳統美食(shi)酸橘汁(zhi)腌(a)魚的制作(zuo)和(he)食(shi)用(yong)相關的做法和(he)意義(yi) 秘(mi)魯(lu)(lu)
34. 蘇丹(dan)先知穆罕默(mo)德誕辰的游行(xing)和慶(qing)祝活動 蘇丹(dan)
35. 達卡的人力(li)車和人力(li)車繪畫 孟加(jia)拉國
36. 鹿特丹夏(xia)季狂歡節 荷蘭
37. 薩德/薩達慶祝(zhu)活動 伊(yi)朗伊(yi)斯蘭(lan)共和國–塔(ta)吉克斯坦
38. 奧(ao)約(yue)桑戈節 尼日利亞(ya)
39. 舒瓦里德節 埃塞俄比亞
40. 立陶宛(wan)索代稻草花園制作 立陶宛(wan)
41. 索納、沙子上(shang)的圖畫和幾何圖形 安哥拉(la)
42. 泰國潑水節,傳(chuan)統的泰國新年節日(ri) 泰國
43. 意(yi)大利歌劇演唱(chang)的(de)實踐(jian) 意(yi)大利
44. 久姆里(li)的鐵匠傳統 亞(ya)美尼亞(ya)
45. 老(lao)撾社(she)區那加圖(tu)案編織的傳統(tong)工藝 老(lao)撾人(ren)民(min)民(min)主共和國
46. Al-Mudhif建筑的傳(chuan)統工藝(yi)技能(neng)和藝(yi)術 伊拉克
47. 傳統灌溉:知識、技術(shu)和組織 奧地利(li)(li)–比利(li)(li)時–德國(guo)–意(yi)大利(li)(li)–盧森堡–荷蘭–瑞士
48. 阿(a)特拉(la)斯(si)和阿(a)德拉(la)斯(si)織物的傳(chuan)統知識(shi)和生產技能 塔吉克斯(si)坦(tan)
49. 科(ke)特迪(di)瓦纏(chan)腰布編織的傳統技(ji)藝(yi) 科(ke)特迪(di)瓦
50. 卡(ka)里亞庫和小馬(ma)提尼克島的傳統木造(zao)船 格林納(na)達
51. 季(ji)節性放牧(mu),牲畜的季(ji)節性放牧(mu) 阿爾(er)巴尼(ni)(ni)亞–安道爾(er)–奧地利(li)–克(ke)羅(luo)地亞–法(fa)國–希(xi)臘–意大利(li)–盧森(sen)堡–羅(luo)馬(ma)尼(ni)(ni)亞–西班牙(ya)
52. 阿米拉文化和生態海龜(gui)節的ICH保護實踐計劃 巴拿馬
53. Nyckelharpa網絡,一(yi)個源于瑞典的音樂和樂器制(zhi)造傳(chuan)統(tong)的創新傳(chuan)播 瑞典
54. 保護高加(jia)瓜(gua)圣嬰的班多斯和(he)帕蘭達(da)斯計(ji)劃:智慧(hui)啟(qi)蒙和(he)傳播的核心以及社區委員會 委內瑞拉(玻利瓦(wa)爾(er)共和(he)國)
55. 保(bao)護仁慈的(de)吉爾市(shi)的(de)寄(ji)養遺產:基(ji)于社(she)區的(de)護理模式 比利時
中國入選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3項
總序 非物質(zhi)文化遺產或(huo)代表作名稱 所在地 類別 年度 序號
1. 古琴及其(qi)音樂 中國(guo) 人類非物質文(wen)化遺產代(dai)表作(zuo) 2008 36
2. 昆曲 中國 人類非物質(zhi)文(wen)化(hua)遺產代表(biao)作 2008 45
3. UrtiinDuu,傳統民間長歌 中國(guo)-蒙古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8 85
4. 新疆(jiang)維吾爾木卡姆 中(zhong)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8 86
5. 羌族新年 中國 急需保護(hu)的非物質文(wen)化遺產 2009 5
6. 中國木拱橋的傳統(tong)設計與實踐 中國 急需保(bao)護的非(fei)物質文化遺產 2009 9
7. 黎族(zu)傳統紡織技(ji)藝(yi):紡、染、織、繡 中國 急需(xu)保護的非(fei)物質文化遺產 2009 10
8. 中國(guo)篆刻藝術 中國(guo) 人類非物質(zhi)文化遺產(chan)代表作 2009 16
9. 中國雕(diao)版印(yin)刷技術(shu) 中國 人類非物質(zhi)文化遺產代表作(zuo) 2009 23
10. 中(zhong)國書(shu)法 中(zhong)國 人類(lei)非物(wu)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24
11. 中國剪紙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代表作 2009 25
12. 中(zhong)國(guo)傳(chuan)統木結構(gou)建筑工藝 中(zhong)國(guo) 人(ren)類非物質文化(hua)遺(yi)產代表(biao)作 2009 26
13. 南京云錦工(gong)藝 中國(guo) 人(ren)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27
14. 端(duan)午(wu)節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dai)表(biao)作 2009 31
15. 中(zhong)國(guo)朝鮮族(zu)農民舞 中(zhong)國(guo)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32
16. 格(ge)薩爾史詩傳統(tong) 中國 人類非物(wu)質文化(hua)遺產(chan)代表作 2009 36
17. 侗族(zu)大(da)歌 中國 人(ren)類非(fei)物(wu)質文化(hua)遺(yi)產代表(biao)作(zuo) 2009 37
18. 花兒(er) 中國 人類非物質(zhi)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40
19. 瑪納斯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wen)化遺產代表作 2009 50
20. 媽祖信仰與習俗 中國 人(ren)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52
21. 蒙(meng)古族歌唱藝(yi)術——呼麥 中國 人類非(fei)物質文化遺產代(dai)表(biao)作 2009 53
22. 南音 中國 人類非(fei)物質文化遺(yi)產代表作 2009 55
23. 熱貢藝術 中(zhong)國 人類非(fei)物質文化遺產(chan)代表作 2009 65
24. 中國的(de)蠶桑和絲綢工藝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dai)表作 2009 69
25. 藏戲 中(zhong)國 人類非(fei)物(wu)質(zhi)文化遺產代(dai)表(biao)作 2009 73
26. 龍泉青瓷(ci)傳統燒制工藝(yi) 中國(guo) 人(ren)類非物質文(wen)化遺產代表作 2009 75
27. 宣紙(zhi)制(zhi)作(zuo)(zuo)的傳統手工藝(yi) 中國(guo) 人(ren)類非物質文化遺(yi)產代(dai)表作(zuo)(zuo) 2009 76
28. 西安吹擊(ji)樂團(tuan) 中國 人類(lei)非物質文化(hua)遺產代(dai)表(biao)作 2009 80
29. 越劇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09 82
30. 梅什(shen)熱普 中(zhong)國 急需保(bao)護的(de)非物質(zhi)文化遺產 2010 1
31. 中國(guo)船(chuan)舶水密艙壁技(ji)術 中國(guo)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hua)遺產 2010 3
32. 中國(guo)木活(huo)字印(yin)刷術(shu) 中國(guo) 急需保護(hu)的非物質文化(hua)遺產(chan) 2010 4
33. 中醫針灸 中國 人類非物(wu)質文(wen)化(hua)遺產(chan)代表(biao)作 2010 5
34. 京劇(ju) 中國 人(ren)類非物(wu)質(zhi)文(wen)化遺(yi)產代表作 2010 33
35. 赫哲族依瑪坎(kan)說書 中國 急需(xu)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2011 4
36. 中國(guo)皮影戲 中國(guo)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11 13
37. 培養下一代福建木偶演員的(de)策略 中(zhong)國 良好保(bao)護實(shi)踐(jian)登記冊 2012 31
38. 中國珠(zhu)算(suan)、珠(zhu)算(suan)數(shu)學(xue)計(ji)算(suan)的知(zhi)識與實踐(jian)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hua)遺產代表作 2013 9
39. 二十四節氣,中國通過觀察太陽每年運(yun)動而形成的時間知(zhi)識和實踐(jian)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dai)表作 2016 30
40. 索瓦日(ri)巴(ba)倫藥浴,中(zhong)國(guo)藏族人民生命、健(jian)康、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 中(zhong)國(guo) 人類非物質(zhi)文化遺產代表作 2018 23
41. 旺春/旺川/旺康(kang)儀式(shi)、儀式(shi)和相(xiang)關實踐,以維(wei)持(chi)人與海洋之間的可持(chi)續聯系 中國-馬(ma)來西亞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20 19
42. 太極拳 中國 人類非物質文化(hua)遺產代(dai)表作 2020 24
43. 中國(guo)傳(chuan)統茶葉(xie)加工技術及相關社會實踐 中國(guo) 人(ren)類(lei)非物質文(wen)化(hua)遺產代表作 2022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