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qian),中稱,很多大(da)學生畢業(ye)后去送外賣、不去就(jiu)業(ye)跟他們在(zai)大(da)學里沒有(you)學到(dao)東西有(you)一定關系,他的這番言論引(yin)起了(le)社會各界的爭議。
01
現在只求不掛科,將來就業沒著落
曹德旺表示,國內讀大學好像比國際上讀大學輕松,四年混完就畢業了,但學生沒有動手能力。
“他們大多不會選擇來制造業,因為來制造業要去培訓,要動手。他們不會做企業的事情。”曹德旺說。
他的言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有網友表示,曹德旺的言論“太過于極端”,“不應該只把責任全部推給大學生”。還有人認為,曹德旺的言論忽略了社會結構和就業市場的變化,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不夠了解。
對此,曹德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的言論只是針對一部分大學生,“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他還表示,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引起社會對大學教育的關注,促進大學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而這一番言論,讓商報君恰好想起了之前的一條熱搜。
“學歷不但是敲門磚,也是我下不來的高臺,更是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近日,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上熱搜,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他們說:少年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
據央視網報道,一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會用“孔乙己文學”映襯自己當下的處境。說的是念了大學,卻找不到心儀工作的困頓和苦悶。
“如果我沒有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活做,可我又偏偏讀過書”—— 孔乙己的窮困潦倒有跡可循。
為什么大學生畢業偏向考公和出國,制造業卻面臨無人問津的窘境?
曹(cao)德旺(wang)指出(chu),這就(jiu)(jiu)是(shi)現在大(da)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ti),學生只(zhi)滿(man)足于(yu)考(kao)試(shi)及格(ge)不(bu)(bu)掛(gua)科,卻沒有(you)學會“生存”的技能。大(da)學生難就(jiu)(jiu)業(ye)就(jiu)(jiu)是(shi)很好的例子:“畢業(ye)就(jiu)(jiu)考(kao)公務員,寫得(de)好講得(de)好就(jiu)(jiu)行(xing),這是(shi)他(ta)擅長(chang)的。”曹(cao)德旺(wang)稱,如果年輕人考(kao)不(bu)(bu)上公務員,他(ta)們就(jiu)(jiu)會選(xuan)擇出(chu)國(guo)。如果出(chu)國(guo)去不(bu)(bu)了,他(ta)們就(jiu)(jiu)會選(xuan)擇送外賣,送快遞(di)。
學(xue)生修滿24學(xue)分(fen)即(ji)完(wan)成本(ben)微(wei)專(zhuan)業(ye)學(xue)習,由學(xue)校統一發放微(wei)專(zhuan)業(ye)學(xue)習證明。未能完(wan)成微(wei)專(zhuan)業(ye)修讀的本(ben)校學(xue)生,已修讀的微(wei)專(zhuan)業(ye)課(ke)程學(xue)分(fen)可替(ti)代通識選修課(ke)學(xue)分(fen)。微(wei)專(zhuan)業(ye)不在中國高等(deng)教育學(xue)生信(xin)息網(學(xue)信(xin)網)備注信(xin)息,不授予(yu)學(xue)位。
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