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與重要生態價值交織的寶藏地——太原老龍頭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工程,自啟動以來備受關注。
近日(ri),隨(sui)著項(xiang)目建設全面按下(xia)加速鍵,文(wen)化生態交融的特(te)色愈發凸顯,成為打造生態與人文(wen)和諧共生的典范。
老龍頭區域生(sheng)態治理項目坐落于尖草坪區凈因寺東側,東北側緊靠竇大夫祠,西南側是崛圍山紅葉最佳觀賞區,緊鄰汾河四期北延。是山水林田、歷史古跡交融的山水文脈所在之地。為此施工過程中秉持古今共生理念,對周邊建筑進行保護性修復建設。早前招(zhao)標公告顯示(shi)工程投資額約54959.78萬元。
前期開展的寺廟護坡加固已經完成,為了更好的美化環境、進行生態與文物的相融合以及進一步保護文物的安全性,修建了兩級臺地,與古建相得益彰。
為進一步完善優化區域環境,一期工程加快建設停車場及配套設施,包含300余個車位及30余充電設施。
由于依山而建,停車場南側與西側坡度大,防止滑坡是建設中的重點。區域護坡總長是340米,最高落差在30米到40米之間,需要進行填方處理施工。施工時采用了錨索錨桿片、石拱形護坡和鋼混凝土拱形護坡,在護坡做完基礎上再加上這個三七景田和沙地柏進行綠化栽植。早前招標公告顯示停車場及配套服務建筑等工程投資額約2402萬元。
除了一期工(gong)程,二期三期工(gong)程也在同步進行中。
其中二期項目主要建設土堂路及多福路,并進行道路綠化完善周邊。根據早前相關公告顯示二期項目總投資額17845.03萬元。
道路網絡三期建設聚焦汾河河道治理,北起(qi)汾河(he)出水口,南至(zhi)汾河(he)四期,規劃建設總面積17.7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含河道的拓寬疏浚、堤岸整治、堤水堰改造、河道周邊綠化等。根據早前相關公告顯示三期項目總投資額約為21650萬元。
老龍頭生(sheng)態治理三期分為兩個(ge)(ge)堤(di)水堰(yan),第一個(ge)(ge)堤(di)水堰(yan)長度58米,中間修了(le)個(ge)(ge)“綠(lv)寶(bao)石”,西半(ban)幅(fu)修了(le)魚鱗(lin)壩,形成了(le)疊水的效(xiao)果,東半(ban)幅(fu)是疊的石頭形成,和“西山疊翠”相呼應。
天氣回暖后,三期項目將對河道兩岸進行綠化施工,未來這里將形成一方天然濕地景觀,既能在汛期發揮泄洪功能,又能在非汛期為市民提供休閑游憩的場所。
隨著工程的推進,老龍頭區(qu)域(yu)將(jiang)與汾河(he)四期(qi)融為(wei)(wei)一體,一幅(fu)山水相依、文(wen)(wen)化共生的生態藍(lan)圖(tu)正逐漸變為(wei)(wei)現實。成為(wei)(wei)太(tai)原市民親近自(zi)然、感受文(wen)(wen)化的理(li)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