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hua)社北京8月13日電 國際縱橫談丨跨越山海的中國貢獻——“兩山”理念啟迪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葛晨
這是蘊(yun)含東方智慧與實踐偉力的科學(xue)論斷(duan)。
綠水青山(shan)就是金山(shan)銀山(shan)。2005年8月15日,時(shi)任浙江省(sheng)委書記習近平考(kao)察(cha)湖州市安吉縣余村(cun),首次(ci)提出“兩(liang)山(shan)”理念(nian)。
20年來,“兩山”理念(nian)不(bu)斷凝聚(ju)共(gong)識,推動(dong)中國以(yi)敢(gan)為人先(xian)的綠(lv)色創新實踐,創造了(le)舉世矚目的生態(tai)奇(qi)(qi)跡(ji)和發(fa)展(zhan)奇(qi)(qi)跡(ji)。這一理念(nian)正(zheng)跨越山海,走向(xiang)世界,助(zhu)力廣大發(fa)展(zhan)中國家走上綠(lv)色發(fa)展(zhan)之路,攜(xie)手書寫全球(qiu)生態(tai)文明建設新篇章(zhang)。
科學理念指引發展之路
岡比亞資深媒體人拉薩納·通卡(ka)拉多次(ci)到(dao)訪中國,今年(nian)第一次(ci)來到(dao)安吉余村。此番實地(di)探訪“綠水青(qing)山就是金(jin)山銀山”理念(nian)發源地(di),讓(rang)他對眼(yan)前(qian)生態美(mei)、產(chan)業興(xing)、百姓(xing)富的(de)中國農村面(mian)貌有了更深的(de)理解(jie)和思考。
“正是在這里,20年前(qian),習近平主席同(tong)當地村(cun)干部圍坐一起(qi),稱贊他們作出了不起(qi)的重(zhong)要決定——停止以破壞生(sheng)態為代(dai)價(jia)去(qu)尋求發展。”通卡拉(la)說,“此后,整個村(cun)莊一步步成長為如(ru)今以綠色產業為基礎的生(sheng)態中心。”
在(zai)和(he)通卡拉交流的過(guo)程中,人們回憶起當年“泥沙滿地、塵土漫(man)天”的情景和(he)決定關停礦山(shan)、水泥廠的艱難。尤為難忘的是(shi),正是(shi)“綠水青山(shan)就是(shi)金山(shan)銀(yin)山(shan)”這句話(hua),讓大家有了方向感,吃了“定心(xin)丸”。
參訪結束,這位(wei)前來探(tan)尋(xun)中國農村發展之道的(de)非洲媒體人(ren)不(bu)禁感慨:“習(xi)近平主席真(zhen)是一(yi)位(wei)有遠(yuan)見的(de)領(ling)導人(ren)。”
 哈(ha)薩克(ke)(ke)斯坦(tan)社(she)會輿論(lun)研(yan)究所首(shou)席(xi)研(yan)究員卡拉姆卡絲(si)·葉西莫娃(wa)清(qing)楚地(di)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dao)“綠水青(qing)山(shan)就是金山(shan)銀山(shan)”這句話(hua)是在(zai)2013年9月(yue)。當時,在(zai)哈(ha)薩克(ke)(ke)斯坦(tan)進(jin)行國事訪問的習近(jin)平主席(xi)在(zai)納扎爾巴耶(ye)夫(fu)大(da)學(xue)(xue)發表重要演講,在(zai)回答學(xue)(xue)生提問時首(shou)次在(zai)海外就“綠水青(qing)山(shan)就是金山(shan)銀山(shan)”進(jin)行了(le)深入(ru)闡述。
習近平主席說,我(wo)們既要綠(lv)水青(qing)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lv)水青(qing)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lv)水青(qing)山就是金山銀山。我(wo)們絕(jue)不能以犧牲生態環(huan)境為代(dai)價換取經濟的一(yi)時發展。
葉西莫(mo)娃立(li)即對(dui)“兩(liang)(liang)山(shan)”理念產生了(le)強烈興趣,并著手研究。一個星期(qi)后,在(zai)阿(a)拉木(mu)圖舉行的一場會議上,她特(te)別(bie)以此(ci)為主題(ti)作了(le)發言(yan)。她說,“兩(liang)(liang)山(shan)”理念體現了(le)習近平主席(xi)對(dui)人類生態文明與發展問(wen)題(ti)的深邃思考。
20年間,從2016年二(er)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到(dao)(dao)2021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ren)峰會,再到(dao)(dao)2022年達沃斯世界(jie)經濟論壇年會,習近平主(zhu)席著(zhu)眼人(ren)類未(wei)來發(fa)(fa)展,在國際舞臺上(shang)一次次生(sheng)動闡(chan)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yin)山”理念(nian),呼吁構建人(ren)與自然和(he)諧共(gong)生(sheng)、經濟與環(huan)境協同共(gong)進、世界(jie)各國共(gong)同發(fa)(fa)展的地球家(jia)園。
 20年間,從江(jiang)南(nan)水鄉到黃土高坡,從中華大地到廣(guang)袤世(shi)界,中國綠色(se)發展(zhan)理念,以廣(guang)泛、豐富、令人(ren)振(zhen)奮的(de)實踐成果,凝聚更多共(gong)識,吸引期待的(de)目光。
聯合國環境(jing)規(gui)劃署執(zhi)行(xing)主任(ren)英厄(e)·安(an)諾(nuo)生稱贊“兩山”理(li)念(nian)(nian)“啟(qi)迪心(xin)靈(ling)”;匈牙利國會(hui)副(fu)主席雅(ya)高布·伊什特萬評價它(ta)“高瞻(zhan)遠矚(zhu)、深入(ru)(ru)人心(xin)”;老撾政府將它(ta)作(zuo)為重要(yao)理(li)念(nian)(nian)融入(ru)(ru)執(zhi)政實踐。
在美國中美后現代發展研究院副院長(chang)克(ke)利福(fu)德(de)·柯(ke)布看來,“兩山(shan)”理念跳出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簡單對立的固有(you)框架,體現了(le)習近平主席“辯證(zheng)看待矛(mao)盾(dun)、破解傳統難題的非凡智(zhi)慧”。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里克·索爾海姆(mu)認(ren)為,“兩山”理念指引中國走上高質量(liang)發展與高水平(ping)保護并舉之路,其成功經驗值得其他國家(jia)學習借鑒。“習近平(ping)生態(tai)文明思想是(shi)送給全(quan)世界的珍貴禮物。”
授人以漁破解發展難題
毛(mao)里塔(ta)尼亞小伙子阿馬杜(du)·迪(di)亞拉(la)的(de)家鄉位于撒(sa)哈拉(la)沙漠邊緣,這里曾經(jing)草(cao)(cao)地(di)(di)稀疏,以放牧為生的(de)村(cun)民被(bei)迫“逐草(cao)(cao)而居”,生活(huo)(huo)十分艱難。2017年,中(zhong)國援毛(mao)里塔(ta)尼亞畜牧業技術(shu)示范(fan)中(zhong)心(xin)在(zai)這片土(tu)地(di)(di)扎(zha)根(gen)。幾年光(guang)陰,黃沙漫(man)卷處生出連片新綠,當地(di)(di)人的(de)生活(huo)(huo)換了模樣。
“收入穩定(ding)了,我還學到很多現代養殖技術。”迪亞拉欣喜(xi)地告訴記者(zhe),“最(zui)關鍵(jian)的(de)是,我們學會了種植(zhi)飼草(cao),能(neng)在家附近養殖牲畜,再也無(wu)需四(si)處(chu)奔(ben)波(bo)。”
  迪亞拉所說的飼草,正是中國(guo)研究人員帶來的菌(jun)草,易(yi)種易(yi)活(huo)、生長迅速,能固土保水、防風(feng)阻沙。
習近平主席一直關心和支持菌草(cao)技術助力國際(ji)減(jian)(jian)貧(pin)事業,強調要“使菌草(cao)技術成為(wei)造福廣大(da)發(fa)展中(zhong)國家人民的(de)‘幸福草(cao)’”。如今,菌草(cao)技術已(yi)在百余個國家和地(di)區(qu)扎(zha)根,有(you)力推動當地(di)減(jian)(jian)貧(pin)和可持續發(fa)展。
迪亞拉說,菌草(cao)不僅能(neng)用(yong)作(zuo)牛羊(yang)草(cao)料(liao),還能(neng)幫(bang)助沙漠(mo)里的天然(ran)植被更快恢(hui)復,“我(wo)們明白了,保護(hu)環境和發展(zhan)畜牧(mu)業并不矛盾”。
越(yue)來越(yue)多(duo)的(de)國家將目(mu)光投(tou)向(xiang)中(zhong)國,他們(men)不(bu)想再走“先(xian)發(fa)展(zhan)后治理”的(de)老路,期待從東(dong)方智(zhi)慧中(zhong)找到破解發(fa)展(zhan)困境(jing)的(de)鑰匙。
近期,中企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hai)岸(an)鐵路(lu)項目全線41條隧(sui)道(dao)全部(bu)貫通。這(zhe)一(yi)中馬共建“一(yi)帶一(yi)路(lu)”合(he)作旗艦項目通過綠(lv)色施工方法,最大(da)限度保(bao)護(hu)當地生態,讓當地民眾(zhong)享受交通便利和巨大(da)發展(zhan)機遇的同時,留住綠(lv)水青山。
馬來西亞(ya)科學(xue)院(yuan)院(yuan)士劉(liu)柏森說,“兩(liang)山(shan)”理念把環(huan)境(jing)、社(she)會與經(jing)濟三(san)者的可(ke)持續性發(fa)展有(you)機統一,這與聯合(he)國提倡(chang)的可(ke)持續發(fa)展理念高度契合(he),也是(shi)包括馬來西亞(ya)在(zai)內的廣大(da)發(fa)展中國家追尋(xun)的目(mu)標。
由中(zhong)企投建的波黑(hei)首個(ge)新能源(yuan)發(fa)電項目——伊沃維克風(feng)(feng)電項目已(yi)并網近一年,年發(fa)電量可(ke)達2.59億千瓦時(shi),每年減少(shao)二氧化碳排放(fang)約24萬噸。為守護當地生態,建設(she)者將風(feng)(feng)機葉尖涂成紅色,避免飛鳥(niao)誤(wu)撞,還定(ding)期為風(feng)(feng)電場內的“原住(zhu)民(min)”——野馬飼鹽(yan)補水。
當(dang)地(di)員(yuan)工阿梅拉·佐爾尼奇(qi)說,這一新能源項目中蘊含著先進的(de)環(huan)保(bao)理念,為巴爾干地(di)區的(de)發(fa)展提供了寶貴啟(qi)示。
通過一個個實實在(zai)在(zai)的項目(mu),中(zhong)國(guo)經驗、中(zhong)國(guo)方(fang)案(an)在(zai)世界更多地方(fang)落地生根、開花(hua)結果。
中國(guo)林科(ke)院首席(xi)科(ke)學家、三北工程(cheng)研究院院長盧琦因在防治荒漠(mo)化領域的突出貢獻,獲(huo)得2024年(nian)聯合國(guo)最(zui)高環保(bao)榮(rong)譽“地球衛士獎”。在他看來,中國(guo)在國(guo)際合作項目(mu)(mu)中將保(bao)護環境、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多重目(mu)(mu)標融于(yu)一(yi)體(ti),“同步推進生態和(he)經濟,幫(bang)助其他國(guo)家別走彎路”。
埃及生(sheng)態學家、全(quan)球環(huan)(huan)境(jing)基(ji)金顧(gu)問馬格迪(di)·阿拉姆多次來到中國,學習農業(ye)廢棄(qi)物回收管理技術(shu)。他認為,中國在環(huan)(huan)境(jing)資(zi)源管理和環(huan)(huan)保技術(shu)創新上不斷突破,慷慨地與非(fei)洲、中東等發展伙(huo)伴分享先進(jin)技術(shu)和經驗,“為人類解(jie)決發展和生(sheng)態難題(ti)貢獻了(le)全(quan)新的思路和模式”。
全球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
在中部(bu)非洲國家乍得,部(bu)分地區至今沒有通電。
不久的將(jiang)來,中國援助的“非(fei)洲光帶”項目將(jiang)為乍得、布隆迪(di)等非(fei)洲國家(jia)至少5萬戶無電貧困家(jia)庭點亮燈火(huo)。這一南南合作項目發揮中國光伏(fu)產業優勢,幫助非(fei)洲走出(chu)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改變傳(chuan)統(tong)能(neng)源結構,轉向新能(neng)源技術支持(chi)的(de)經濟模(mo)式,有助于實現(xian)可持(chi)續(xu)發展(zhan),同(tong)時守護(hu)全人類共同(tong)的(de)綠水(shui)青山。中(zhong)國(guo)正以(yi)持(chi)續(xu)的(de)技術創新、完善的(de)產業鏈(lian)供(gong)應鏈(lian)體系(xi)、充分的(de)市(shi)場競爭、超大規模(mo)的(de)市(shi)場優勢,助力廣大發展(zhan)中(zhong)國(guo)家的(de)綠色轉型。
世(shi)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專(zhuan)家(jia)尼古拉斯·瓦格(ge)納坦言,得益于長期規(gui)劃和有效(xiao)投(tou)資,中國已成為推(tui)動全(quan)球能源轉型的關鍵(jian)力量。
放眼全球,從(cong)風電光伏的(de)廣泛應用(yong),到(dao)海事、農業(ye)的(de)綠色實踐,從(cong)電動汽車整車工(gong)廠的(de)海外建設,到(dao)產業(ye)鏈企業(ye)的(de)抱(bao)團出海,中(zhong)國以綠色合(he)作催(cui)生了一大(da)批(pi)標志性(xing)(xing)新(xin)能源項目(mu)。設立氣候變化南(nan)南(nan)合(he)作基金,把氣候變化和綠色發(fa)(fa)展(zhan)(zhan)納(na)入全球發(fa)(fa)展(zhan)(zhan)倡(chang)議重點領域,發(fa)(fa)起中(zhong)國-中(zhong)亞綠色低碳(tan)發(fa)(fa)展(zhan)(zhan)行(xing)動……中(zhong)國扛起大(da)國責(ze)任,攜手全球南(nan)方國家,為(wei)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deng)全球性(xing)(xing)挑戰(zhan)帶(dai)來機遇與信心。
今年4月,在(zai)氣候和(he)(he)公正轉(zhuan)型領導人峰會上,習近(jin)平主席(xi)在(zai)致辭中(zhong)(zhong)指出,“以合作(zuo)促(cu)進技術創新(xin)和(he)(he)產(chan)業變(bian)革,使優質(zhi)綠(lv)色技術和(he)(he)產(chan)品自由(you)流通(tong)”,“中(zhong)(zhong)國將大力深化南(nan)南(nan)合作(zuo),繼續為其他發展中(zhong)(zhong)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de)幫助”。
肯尼亞學者(zhe)卡文斯·阿德希(xi)爾(er)說,在“兩山”理(li)念指引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不僅(jin)推動(dong)(dong)自身能源領域的“綠色革命”,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資本、技術和知識也(ye)助力非洲(zhou)大陸(lu)加(jia)快推動(dong)(dong)碳中(zhong)(zhong)(zhong)(zhong)和進程。“中(zhong)(zhong)(zhong)(zhong)國(guo)(guo)生(sheng)態治理(li)理(li)念的傳播廣度(du)、在國(guo)(guo)際合(he)作與全(quan)球治理(li)中(zhong)(zhong)(zhong)(zhong)的參與深度(du),世界有目共(gong)睹。”
美(mei)國經濟(ji)趨勢基金(jin)會主席、經濟(ji)社會理論學家杰里米·里夫金(jin)認為(wei),習近平生態文明(ming)思(si)想“代表著我們(men)看待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范式轉變”。
生(sheng)態(tai)文(wen)明是(shi)人類文(wen)明發展的歷史趨(qu)勢,是(shi)人類文(wen)明新形態(tai)不斷演進的重要(yao)組(zu)成部分。“綠水青山就(jiu)是(shi)金山銀(yin)山”理念,回應(ying)人類跨越國界(jie)的普遍追(zhui)求(qiu),為共建清潔、美麗、可(ke)持續的世界(jie)注入強大動力。